七九文章网

手机版

理财主要做什么(理财的基本原理及模型)

100次浏览 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3-30 06:25:53    


上文中我们谈了谈 “为什么要理财?” ,文中笔者给出的理由是 “货币的时间价值要求我们进行理财” ,而实际上需要我们理财的理由有很多,譬如:

  1. 当我们面对中国的买房、教育、看病这三座金钱大山时,家庭的金钱使用该如何筹划?
  2. 当农村父母没有缴纳的养老金时,我们又该如何面对赡养父母的问题?
  3. 假设这一年有了一笔意外进账,我们是提前还清房屋贷款,还是保证现金在手?
  4. ……

生活中总会发现有很多个这样那样的理由让我们去考虑 “家庭理财” 这一话题,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可能会感到 迷茫、焦躁、不安,更有甚者可能直接就进入了逃避阶段(如:躺平)。追其本源,理财仅仅是一个问题,现实中往往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无外乎 逃避、搁置、缓解、面对,但不管你采用何种策略,“问题”是不会凭空消失,“理财”这一问题,也如此。

笔者当年在面临这个问题时,也曾感到 焦虑、茫然、不知所措,甚至也曾一度想要放弃,觉得需要学习的越来越多,且每次随着认知的提升,期望和事实的落差就会越来越大,每天重复着不断的重构,刷新,再重构,再刷新,截止到笔者当下编写本篇文章之时,笔者还处在这个不断提升刷新的循环里。为了让读者降低些学习成本,或有所参考,笔者决议在编写理财实操之前,先帮助大家梳理下理财的基本原理及模型,令读者建立自己的理财架构。


认识理财

在大多数人眼里,理财就是赚钱,但实际上,理财和赚钱是有本质的区别的。虽然都是以钱作为基础,但理财追求的是稳定的、全面的、系统的财富增值,而不是仅仅是单纯的赚钱。笔者做了一张图给读者,这张图中可以简单的讲述了理财所涉及到的领域及如何理解理财。

注意:理财不是投资收益最大化,而是投资收益合理化,是要考虑风险,而不是仅仅只考虑收益。就如同足球场上踢球,不能只考虑踢进对方球门,也要考虑如何不被对方踢入。


理财门槛

许多人会认为,“我现在很穷,没钱理财”,其实这是一个非常错误的想法,就如同上图所示的,理财是一种对财富的态度和处理方式的选择,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,收入即为我们的资金来源,支出即为我们必要的生存开销,收入减去支出即为结余,结余我们可以放入资产中,也可以用于偿还负债。故此,对于还在持续生存的我们来说,哪怕你仅仅收入支出相抵,没有结余,理财也会伴随着你,就如同下图的三种生存方式:

注意:在这里读者可以不急于去学习 家庭的资产负债表 及 收入支出表 的知识,具体笔者会在后续的 “家庭资产健康指数评估” 文章中给各位具体讲解。


理财规划

标准普尔是1860年创立的世界权威金融分析机构,总部在美国纽约。它曾调研了全球十万个资产稳健增长的家庭,分析总结出他们的家庭理财方式,从而得到了如下的“标准普尔家庭资产分配图”(简称普尔图),如下图:

请注意,标准普尔研究的人群是 “资产文件增长的家庭” 并不是大多数家庭,故此,标准普尔的比率是不符合大多数家庭的资产配比的,仅供参考。但是,它所提出的家庭需要考虑的因素(要花的钱、保命的钱、生钱的钱、保值的钱),还是给我们做家庭理财规划提供了很好的考虑素材。在此,笔者分享一个家庭理财规划模型,用于各位思考。(仅是一种模型,是一种理财思路,当然也存在着其他理财思路)

上图是一个简单的 “蓄水池模型” ,收入就如同水龙头,支出就如同排水管,收入减去支出的结余就可以用于蓄水池里的水自底向上慢慢积累,当积累到了保值和增值的水位线时,收入将会增加了一种新的来源 —— 投资收入。这里重点说下,图中保命的钱相当于蓄水池的水槽璧,是否可以多蓄水,是否蓄水池会坍塌,都由保命的钱决定。


理财习惯

从蓄水池模型中,我们不难看出,收入减去支出的结余,往往用于蓄水池中积累,但积累的过程中是存在顺序的,要先积累好应急的钱、才能积累保值的钱;要先积累好保值的钱,才能去积累增值的钱。既然要积累,也就意味着我们要养成一定的积累习惯,也就是我们即将要谈到的理财习惯。研究表明,一个家庭如果平均月支出10000元,那么这个家庭有意将月支出改为9000元,将不会对其生活造成很大影响,也就是说,多出的1000元,我们是可以进行必要的“储蓄”。当储蓄越来越多时,到达蓄水池的“保值增值”水位线时,投资收益将会为我们额外提供收入来源,从而走向正向循环,这就是“储蓄的力量”。在后续的篇幅中,笔者将在给各位读者解释“财富保障”、“财富安全”、“财富自由”三个阶段时,会重点讲解下 劳动收入(工资收入) 和 非劳动收入(投资收入) 的关系。此刻,笔者给出下图公式,供读者参考。

注意:良好的理财习惯是“理财”的第一步,不要过多考虑通胀问题,读者要明白只有先有了“储蓄”,才能通过理财的选择去打赢通胀。这里留给读者一个思考,“先进” 资产 与 “后进 ” 资产项 有何区别?


结尾语

写到这里,本篇文章已经进入到了尾声,笔者曾想过几种方式可以让读者更清晰的理解理财基础原理及模型,但考虑到读者理财知识沉淀各有不同,且又不能长篇大论,固精简至此,望读者见谅,切记,理财的原理及模型不仅仅是我写的这些,以上仅为个人分享,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。

网站内容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,立即删除!
Copyright © 七九文章网